在篮球赛场上,林书豪可以被球探发掘,在美国篮球专业成熟的系统中成长,在舞台上,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和选秀,让爱唱歌的吉克隽逸被全国观众所熟知。而中国艺术圈里的“林书豪”“吉克隽逸”又有着怎样的机会? 近日,“青年艺术100·成都站”在成都艺术超市举行预展,并将于明日正式开幕;今天,第三届“新星星艺术节”来到成都进行预展和论坛;而就在上个月底,新周刊的“未来大师发现展”也来到成都举行新闻发布会,他们的评选结果将于明年3月正式公布;刚刚过去几个月的毕业季,成都艺术超市成功举办了“新星2012———全国五大美术学院优秀毕业作品汇展”。仅仅在这几个月中,就有数个重量级的关于青年艺术家的活动在成都举行。而这些艺术选秀,究竟给年轻艺术家带来了什么?又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? 三种方向 美术馆、专业团队、媒体牵动“艺术选秀” 艺术界、市场、藏家和媒体关注青年艺术家,这是这两年的一个客观事实,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教授、美术批评家和策展人王春辰简单给这些“艺术选秀”分了三大类,一是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、今日美术馆、何香凝美术馆这样的大型美术馆组织的青年艺术家计划或者展览;二是由专业运营机构操作的艺术项目,比如“青年艺术 三种大类,各有特点。当然,央美的王春辰必然最熟悉“CAFAM未来展”,他说这个展览和其他展览最明显的区别就是———没有商业的考虑,展览由一个由80位国内外艺术界专业人士组成的提名委员会来给出“纯粹的学术评价”,主要反映“这一代中国青年艺术是个什么状态”。 王春辰也客观地表示,并不是说商业不好,他也比较肯定“青年艺术 两种态度 得奖以后,有画廊追捧,也有画廊避开 2010年,“新星星艺术节”举办第一届,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的毕业生曾朴捧得大奖。2011年,第一届“青年艺术 成都一家专业画廊的机构负责人对成都商报记者说,在得奖前后,艺术家本人是有变化的,“原来的画卖一块钱,得奖以后卖两块钱,你觉得艺术家有没有变化?”他反问。他说,每一家艺术机构对于新星的态度不一样,有人专门追捧,而他则避之不及,原因是“追捧者多,跟另外的人合作就紧密了。”但是这只是商业上的判断,在对作品和艺术家本人上,他还是坚持得奖或者办展与否并不会影响对艺术本质的判断,至于会不会身价陡增,也还是看作品质量,确实有质量,在现在的环境中,一般不会被埋没。 成都“空港10号”老总赵义海说,现在的艺术选秀其实不少,组织者的水平决定了活动的质量,就跟体育比赛一样,跟组织者和团队专业程度有很大关系。 一种影响 是好事,但年轻人不能过于急功近利 无论是画廊老总赵义海还是蓝顶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延,都认为对青年艺术家,这样的展览和评选绝不是一件坏事,得奖对青年艺术家的工作是一种肯定,他们的作品被专家团队和大众认可。在第一届“新星星艺术节”获得大奖以后,曾朴的画就涨了几倍,现在他有些冷静地说,除了获得自信,更重要的是,这样的活动带来的平台和人脉是尤其可贵的,另外就是媒体的宣传。 但几乎每一个受访者都提出了这样的一点,正因为主角是年轻人,才更应该重视其带来的不太积极的那一面。王春辰说,历史上有太多的天才艺术家在成长过程中消失掉,消失的理由固然有很多种,但很大一种原因是“被过度关注”或“过早的光环”,从而成为方仲永。“我们要给出足够的时间,让这些青年艺术家成长,不要杀鸡取卵。给他们空间,让他们自由发展。” 让人颇为欣慰的是,现在的曾朴依然比较纯粹和平静,他承认,在获奖前后,的确感受差异颇大,最明显的是“越来越多的目光”,光环的确会对年轻人产生一些影响。但他现在依然会向朋友或者学弟妹推荐这一条艺术之路,但也会建议他们前提是“必须真诚地创作”。说起奖项的意义,他说这是这么多年画画以来“比较大的一个事儿,但是也不能这样说真正能够改变什么。”总而言之,他认为画画是一辈子的事情,走得更长久更远的艺术家一定是尊重自己内心的艺术家。 除了在光环中找到回归本质,王春辰也提到主办者不能过于急功近利,一个活动或者展览要看其组织者最终的目的,要避免“杀鸡取卵”,他认为,文化本质上不是商业,不是赚钱,而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东西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